三国时期诸葛亮六次伐魏,皆由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原因最后功亏一篑,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东吴没有进行有效的北伐,自从关羽失荆州后,诸葛恪北伐合肥失败。bob.com东晋时期,祖逖北伐数年取得河南大部分地区,桓温北伐占领洛阳,并要求东晋迁都洛阳。刘裕消灭北方,南燕后秦,占洛阳进围长安,取得了北方大部分领土。
祖逖、桓温、刘裕北伐没有最终巩固和占领北伐领土,主要由于东晋方面没有给予强有力的经济、军事支持,没有形成统一的北伐意见。本土士家大族满足于既得利益和现有状况,侨居的世家大族也因迷恋南方富足安逸的生活而缺乏北方的动力和勇气,占有统治地位的政治集团不能主动配合北伐将领,而且处处掣肘而丧失战机和战果,更不可能扩大战果。使北伐半途而废。
刘裕北伐达到了南朝最大成果和领土,刘裕之后再也没有取得如此大的战果。更因战斗力的悬殊而产生而弱北强,依靠其强大的军事能力,越过黄河逼近淮河,到南朝后期陈领土狭小,军事实力趋弱,最终被隋朝灭亡。
儒学思想地位削弱。魏晋时期,儒家思想统治地位丧失,法家纵横家兵家乘机崛起,并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其实我的佛家思想的内容,形成了玄学思想,并成为东晋王朝的正统思想。南北朝时期南朝四国出身寒门或社会底层士族,没有进一步复兴儒家思想的地位和统治,没有形成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指导。
延续了魏晋时期权臣干政,曹魏推翻东汉,司马懿父子推翻西晋,刘裕推翻了东晋,皇权统治受到威胁,中央集权受到荆州重臣名将的挑战,发动政变,造成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影响。儒家思想炫耀的君权神授,崇君精神被破坏。
自从西晋以来,社会风气败坏门阀士族日益成为腐朽没落的统治集团,他们追求享乐腐化,精神奢靡堕落,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
尤其是南朝各国出身寒门,对其后代的教育和思想约束较低,弑君夺权现象屡次发生,王权延续时间较短。大量的人员重佛现象严重,占有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经济、军事的发展。以北方军事将领为主体的关陇集团迅速崛起,掌握其军事才能和战斗能力。
南北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北方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建立的国家实行军政合一的制度,以骑兵部队、高机动性为主体,具有较强的军事才能。而南方地区因战马的死因或生存等原因,只好发展步兵队伍,其机动灵活和勇猛程度要逊色些。门阀士族与寒族之间的矛盾激化,削弱了内部势力。
侯景之乱严重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实力和影响力,也对政治经济社会造成重大损失。北周政权。在关陇集团的统治下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政治、经济、文化蓬勃发展,而南方权。表现出了颓势和没落。